李熙老师

2014-11-05 12:53: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教学取决于老师的责任心

——工商管理系李熙老师
 
【人物名片】
李熙,女,1984年生,辽宁本溪人,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讲师。2012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擅长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曾在澳门科技大学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在《宏观经济研究》、《澳门科技大学学报》、《经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现为Academy of Management (AOM)、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IACMR) 、Asian Women Professionals’ Network (AWPN) 等学术团体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
 
 
记者:我觉得您的课堂很特别,您会跟学生探讨很多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比如怎么学习英语、怎么装修房子、澳门和内地人行为方式的差异等等。您愿意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和我们分享,学生也都觉得很有趣。这对您的教学有怎样的帮助呢?
李熙:学习曲线理论表明,每节课开始上课和快要下课时是学生注意力的高峰期,上课到一半时间左右学生的注意力最为涣散,如果此时还是继续给学生介绍枯燥的知识和理论,一味只是强调他们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将难以保证,甚至会出现对该课程学习的抵触和厌恶。这时需要结合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易于他们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是经管类知识学习特别必要的一种手段。经管类学科跟理科不同,理工科是对公式或原理进行推导并加以练习,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经管类学科的知识学生自己看也可以懂,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课堂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只是专门让学生记住或背诵知识和理论;另一个原则就是通过课堂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记者:您的课堂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双语教学,您自己是怎么看待双语教学的?
李熙:由于我的受教育背景,所以比较为喜欢双语教学的方式,无论对于学生和自己而言,都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和锻炼。另外,经济与管理类的学科知识理论大多都是国外学者提出的,翻译成中文后难免有些内容晦涩难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而双语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原汁原味地记忆和理解,最好可以养成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时,语言只是一门工具,多听多读多看多学,自然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也会在课堂上跟学生讲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
 
记者:在一次期中测试后,您对学生对待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很不满意,觉得学生在学习上死记硬背,只是应付考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不少学生的答案照搬书本,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思考。您是怎么看待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老师应该在这方面做怎样的引导?
李熙:我不希望学生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希望能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不喜欢学生考试的答案只是照搬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希望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分析,有自己的思考,能体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这样推导出的答案才是我想要的。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老师需要做一些引导。一方面老师要在明确教学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手段进行教学,例如案例分析、小组展示、课堂讨论等,重在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考查方式要灵活,期末考试、其中测验、作业、小组展示、课堂参与等都要有分数比例分配,避免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的应付。虽然方法每个人都清楚,但是能够组织好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花很多的心思。然而,中国的大学大多都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师的激励不足,很多情况下要靠自己的信仰和责任感。
 
记者:有的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灌输理论知识,有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那您的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李熙:我觉得应该是两者的兼顾吧,而且这也跟学科有关,管理类学科除了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还要结合实际。我的课堂如果三节课,一般我会用一节半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介绍,后面会有案例的分析或让学生看相关的视频,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企业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个学期我尝试以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由于人数太多,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而且学生可能也只是对自己分析的那个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但接下来我会进行调整和多做一些尝试。
 
记者:您在每一章结束时都会在幻灯片上展示一段话,主要是一些人生的哲理和感悟。
李熙:是的,这是我的一个习惯,那些话有的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有的是我听别人讲的,有的是我自己有感而发写的。我希望学生在本科四年不仅只是学到专业知识,还要有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对自己人生全面的思索。人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我觉得这是作为老师的责任,不仅只是辅导员需要这么做,其实专业老师也有这样的责任。
 
记者:相比其它一些课,从您的课堂可以感受到您在教学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而这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熙:我觉得老师对教学的投入主要还是看老师的责任心。现在大学老师的考核重点主要是放在科研上,学校的激励也是侧重科研方面,对教学的激励是较小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上的付出主要还是内在的激励作用。就像我在教学上做的努力能够得到学生的喜欢,这让我觉得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后记】
今年6月份已经邀请李熙老师进行采访,因为时间无法协调,10月份才得以与李熙老师进行面对面的采访。采访结束,老师又自行乘坐校巴返回石牌校区,记者才得知李熙老师是为了采访专程赶来。作为李熙老师的学生,不管是在采访时,还是在课堂上,记者都能感受到李熙老师对学生的热忱和对教学的责任,这着实令人感动。
 (撰稿:林灵音   审稿:张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