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通知 » 本科培养 »

关于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

2017-11-20 11:52:23 来源:院教务办 点击: 收藏本文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文件精神,落实《华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的意见》、《华南师范大学“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保障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学分制的有效实施,现就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旨在通过自建与外引相结合,丰富各类课程资源,推进教与学模式变革,提高课程质量,为学生“立德树人,追求卓越,自主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大类培养、协同培养、国际化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1.逐步实现学校课程全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满足学分制管理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2.加强学校优势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同时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向社会辐射。

三、建设内容

(一)分层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1.院级在线开放课程

由学院自主组织建设。优先建设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类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其他课程逐步建设。课程负责人需为本校在职教师。该类课程由课程负责人自由探索适合本课程的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教学模式。必须依托学校“砺儒云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部分资源并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该类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并培育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力争在2020年实现学院课程全部依托“砺儒云课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2.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重点建设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及院级建设基础好的大类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负责人要求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有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该类课程需按照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建设,必须在学校砺儒云平台建设完整的学习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类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为满足学分制管理下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树立典范,培育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力争在2020年,将学校公共必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及院级建设基础好的大类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建成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

3.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遴选学校优势学科特色课程给予重点建设, 以在省内或全国受众面广、学习者数量大的教师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大类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为重点,要求有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础。课程负责人要求具有高级职称,且需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评价优秀、教学团队有在线教学经验。课程需按照国内大型慕课平台的上线要求进行建设,建成后必须在国内大型慕课平台上线应用。该类课程的建设主要目标是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社会服务。力争在2020年之前在国内大型慕课平台上线一批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

(二)择优引进优质慕课资源

学校将从国内外知名慕课平台引进教学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受众面广泛、资源完整的慕课。引进课程主要侧重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大类教育课程等。

四、建设要求

(一)课程设计

应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网络学习习惯,遵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注重过程评价,依托课程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及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目标及内容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混合学习实施方案设计及学习评价方案设计等。

(二)课程资源

各层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具体要求如下:

院级在线开放课程:要求有完整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PPT等资源,并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有重点的建设部分视频资源(覆盖课程知识点60%),单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5分钟,图像、声音清晰。提供部分参考资料。要求按每学分设计不少于1次的在线学习活动,适当设计在线作业及测验等资源。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要求有完整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PPT、课程教学视频等资源,其中教学视频需按知识点进行拍摄,单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5分钟,图像、声音清晰,课程每学分视频数不少于10个。要求按课程特点提供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或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外部资源链接等参考资料。要求课程每学分设计不少于2次的在线学习活动,并按知识点系统设计随堂测验、作业、单元测验等资源。

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求按照国内爱课程网、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大型慕课平台的课程上线要求,建设完整的高质量课程资源。

(三)课程上线

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及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必须在学校“砺儒云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上线;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先在砺儒云平台试运行,结题验收时必须在爱课程网、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大型慕课平台上线。上线后须指定专人对课程进行维护更新,每学年课程资源更新比例须超过5%。

五、应用要求

(一)创新教学模式

课程负责人应利用“砺儒云课堂”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互联网或移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在线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二)确定授课比例

课程负责人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确定课程在线教学和课堂面授的课时分配比例,但院级在线开放课程、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在线教学比例原则上分别不得低于30%、50%、70%。

(三)加强课程管理

课程负责人应加强课程管理,从课程团队中安排专人完成在线教学辅助任务,在课程平台上发布课程通知通告、课程视频、作业题、考试题,参与课程论坛讨论、答疑等,在线讨论、答疑次数每周不少于2次。

(四)制定考核标准

课程负责人应根据学校和学院的课程管理要求制定课程的平时成绩量化考核标准,平时成绩的组成应包括(不限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状态、平时作业情况、翻转课堂表现等方面。

六、保障措施

(一)建设与年度预算相结合

学院层面自主统筹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年度计划,并根据计划做好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对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资助;学校做好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费预算,资助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及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二)建设与教师培训相结合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在线开放课程相关教学技术培训,帮助教师逐步形成“互联网+”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制作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与激励约束相结合

1.优先推荐优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学校认定的国内外慕课平台上线,如运行效果好,优先推荐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对于利用学校“砺儒云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各层次在线开放课程给予工作量奖励。首次开课按普通课程教学学时数的2倍计算工作量,之后按普通课程教学学时数的1.5倍计算工作量。

3.将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列入学校教学奖励的评选条件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业绩条件。

4.组织专项检查,结合课程教学评价情况,对应用效果不佳的在线开放课程,取消经费资助及工作量奖励。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2017年11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