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首届校友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12月12日,为了增进我校工商管理学科校友的学术交流,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推动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首届校友学术论坛”在大学城文二栋401会议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采取定向邀请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共12位校友进行论文宣讲。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管理学科校友及50余名师生围绕前沿研究成果展开深入讨论和热烈交流。
蒋峦副院长致辞
论坛的开幕式由乐琦教授主持,副院长蒋峦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蒋院长对远道而来的各位校友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概述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以及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他特别指出,校友们是学校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母校始终珍视与每一位校友之间的联系,期待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母校的成长与发展。
论坛上午场共有两小节、六个报告,第一节由乐琦教授主持,第二节由梅虎教授主持。报告校友嘉宾及内容简介如下:
报告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人口研究所所长卿石松报告论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负增长挑战及应对策略》。本研究强调,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的动力和最重要的支撑;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条件。
报告2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马文聪报告论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群效应及其对焦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研究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引入同群效应的概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决策时,基于对行业环境的深入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制定更为合理的转型战略。此外,该研究还为不同竞争强度情境下的企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企业更精准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报告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副院长林欣报告论文《The Alma Mater Penalty: Sanction Polic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本研究表明,当企业高管面临母校受到制裁时,会增加对研究与开发(R&D)的投资,从而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这种催化效应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此,建议企业充分利用校友网络来推动创新,持续增加研发投资以应对贸易冲突带来的挑战,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减轻财务限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报告4
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教授、副主任黄亮报告论文《为何和何时创意员工在科技型企业中带劲工作》。本研究基于持续性认知理论,追踪调查来自我国软件、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企业的266名员工,探索和检验了我国科技型企业员工创造性和工作敬业度的关系,剖析了员工问题解决沉思、情感反刍以及工作场所内卷在上述关系中所具有的传导或干扰作用。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员工创造性的发挥效果,增强员工情感控制能力,并缓解工作场所内卷的不良影响。
报告5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组织与管理理论研究中心主任、MBA项目学位主任尤树洋报告主题为《Contextualization and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in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Two Quantitative Reviews》。他强调中国企业管理研究需要建立一个结合特定情境与本土特征的模型(context-emic model),用以评价特定情境(如中国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等)对于企业管理和组织知识发展的贡献。着重于理解中国特有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如何丰富全球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以及这些本土知识如何被整合进更广泛的国际管理研究和实践中。
报告6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郭惠武报告论文《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中的动能转换——基于广东的分析》。本研究尝试探讨我国已经成为资本大国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之后,增长的动力主要靠资本积累还是技术效率提升?建议我国在推进自主创新过程中要避免创新悖论,促进区域协同工业化,畅通国产资本品的本国市场渠道,并打造新的国际产业分工角色。
论坛下午场同样共有两小节、六个报告,第三节由卿前恺教授主持,第四节由熊冠星副教授主持。报告校友嘉宾及内容简介如下:
报告7
广东金融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广东金融行业就业研究院副院长、新时代智融职业(生涯)发展工作室副主任杨永贵报告论文《成就动机会诱发过度劳动吗?——基于全国程序员调查数据的微观实证》。本研究尝试基于一项全国性程序员问卷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成就动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与过度劳动关系,检验成就动机是否会诱发过度劳动以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并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个视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报告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云山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谢俊报告论文《The Price of Watchful Eye: How and When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Electronic Monitoring Undermines Line Managers’ Servant Leadership Behavior》。本研究以角色理论和HR归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数字工作场所中一项关键的人力资源实践——组织电子监控对一线经理领导行为的影响。通过从员工中心视角转向主管中心视角,不仅丰富了组织电子监控的研究视角,也为理解和提升主管在数字工作环境中的角色和效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报告9
广东省杰青、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有华报告主题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为什么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就能解决问题吗?提高监管与惩罚力度是否就能解决问题?除信息不对称外,还有哪些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形成因素?本研究尝试寻找食品安全风险的经济学解释。
报告10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青年拔尖人才张军成报告论文《Can Virtual Leadership Reduce Employee Technostress? A Dual-path Model through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athways》。本研究探讨虚拟领导是否能减少员工的技术压力(technostress)。技术压力指的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引起的紧张和不适感,它可能源于信息过载、对新技术的适应困难、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等因素。结果表明虚拟领导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员工的技术压力,还可以通过促进员工的信息通信技术自我效能感和愉悦感间接实现这一目标。
报告11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婵报告论文《极端高温对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本研究利用历史逐年气温数据计算识别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的高温阈值,对气候要素极端特性进行量化研究。尤其从相对劳动生产率、流动成本和信贷约束三个方面识别了极端高温下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作用机制和渠道,有助于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增强经济对气候风险的识别和抵御能力,并为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以及中国劳动力要素产业间优化合理配置提供政策启示。
报告12
辽宁大学铁岭城市研究院院长、辽宁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徐堇报告论文《The Impact of Cross-level Coevolution of Organization on the Resilience of Industrial Ecosystems》。工业生态系统的韧性对于其在遭遇突发冲击和损害后能否实现快速恢复与平衡至关重要,有助于确保行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组织理论模型,注重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演化,深入探讨不同层次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并借助斑块动力学理论等工具来解析复杂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
本次论坛的圆满举行,为工商管理学科的校友们搭建了一个思想交流与合作发展的优质平台。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还加强了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对于推动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的持续进步和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校友网络,促进学术交流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期在工商管理领域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我们坚信,通过共同努力,能够进一步提升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商业领袖和管理人才做出贡献。
撰稿︱李熙
初审︱乐琦
复审︱蒋峦
终审︱彭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