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通知 » 本科培养 »

关于第二十三批校级通识教育课程申报的通知

2025-04-14 09:14:00 来源:院教务办 点击: 收藏本文

各学院及相关单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流通识教育课程,根据《关于修订2022版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华师〔202221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将持续推进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现将第二十三批校级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三校区四校园)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申报说明

1.课程模块划分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九大模块:创新创业、艺术修养、文化传承、社会研究、科学思维、多元文化、道德推演、教师发展和人工智能。其中创新创业和艺术修养是必修模块。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新增人工智能课程模块。每个模块需开设多门课程供全校本科生选修,每门课程原则上设2学分、32学时。各模块课程具体要求和指引请参见《华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附件1)。

2013年起,学校按照“逐年优化,逐批完善”的思路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所有新开课必须遵循通识教育课程申报流程,经由学院审查和推荐、获得学校审批通过后方能开课。经过22批次的审批,目前已有115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建设课程,136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培育课程,247门课程作为普通公共选修课程准予开课(附件2

2.申报课程类别

拟申报课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规划建设的课程,由学校指定相关学院牵头建设;另一类是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由教师本人或团队提出申报。

优先支持人工智能类课程,尤其以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内容,建设基础或技术型通识课程。或基于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的深度交叉融合的跨学科通识课程。鼓励创新创业模块课程。鼓励课程负责人组建跨学院、跨专业、跨学区教学团队。鼓励已满建设期的培育课程积极申报升级为通识课程。

1)学校规划建设的课程。此类课程由学校规划,指定相关学院承担建设任务,包括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课程和指定的超星尔雅通识教育课程(附件3)。其中,超星尔雅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引入外校优质课程资源,促进相关学院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适应前沿教育趋势,学校新增人工智能课程模块,并在超星尔雅通识课程资源包中遴选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充实课程资源。请相关学院按照附件3的指定,遴选符合资格的专任教师与教学团队提出申报;在申报过程中,教师可对规划建设的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

2)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此类课程由教师个人或团队自主提出申报,鼓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申报的课程可以是新增课程,也可以对原有的普通公共选修课进行优化后再次提出申报。

二、申报要求

1.原则上课程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之一:(1)具有博士学位的学院专任教师;(2)副高(含)以上职称的学院专任教师。

非本校在职人员(含博士后)不得申报。

2.申报单位必须是配备专职本科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单位,其它非教学单位教师可与本科教学单位合作提出申报。

2025年开始,通识选修课(包括原有课程和新开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由开课单位具体实施。各教学单位应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任务下达、排课、选课、上课、考试和成绩管理等。

3.为保证通识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开课,课程负责人应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使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通识课程主讲教师。

三、建设经费

学校将对所有提出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核,通过审核获准开课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建设课程、通识教育培育课程和普通公共选修课程,前两类课程将获得学校不同程度的课程建设经费资助。经费资助等相关事项将另行通知。

四、开课要求

1.通识教育建设课程的建设周期累计为6个学期,培育课程的探索周期累计为3个学期,起止时间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立项建设公布的通知为准。

2.通过审核的通识教育建设课程、通识教育培育课程、普通公共选修课程必须于2025-2026学年第1学期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出课程,未能在2025-2026学年第1学期开出的课程建议延缓申报。为保证学生修读与校园资源分配平衡,课程负责人与教学团队成员第一次开课必须在其学院所在校园开设,原则上每个学年应在不同校园(含汕尾校区滨海校园)轮流开课或同时开课。

3.引进超星尔雅等在线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应在引进课程的基础上,按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规模应控制在30人以内)重新优化教学设计。原则上,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用于线下课堂教学的学时应不低于总学时的一半。

五、申报截止时间

通识课程申报申报的教师和教学团队请于57日(星期三)前将《华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申报书》电子版(附件4,填写说明参考附件5,填写样例见附件6)提交到相关学院(电子版发到emjwb@126.com)。学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统一于59日(星期五)前将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学院盖章的《XX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7)的电子扫描版及相关课程的申报书电子版以“XX学院通识课程申报”为主题发至联系人邮箱,无需提交纸质申报资料。

特别提醒,本通识教育课程申报一年仅开展一次,错过本次申报需等待下一年度。

     联系人:李老师,boya@m.scnu.edu.cn39310041

 

附件:1.华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

      2.2013年以来获准开课的通识教育建设课程、培育课程与普通公共选修课程

    3.学校规划建设的通识教育课程(2025年)

4.华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申报书

    5.华南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6.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填写样例

    7.XX学院通识教育课程申报汇总表

 

(含附件) 关于第二十三批校级通识教育课程申报的通知.rar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

                                    2025414